634134922725961250.jpg
  • 作者:碧. 羅拉特
    梅.維特維特
  • 譯者:麥 慧芬
  • 出版社:商周出版
  • 出版日期:2010年07月09日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ISBN:9789576679261
  • 裝訂:平裝
 

  「為了採訪伊拉克人民對首度投票參與總統大選的看法,英國BBC記者碧.羅拉特透過電子郵件,聯絡上在巴格達女子學院教授英國文學的梅.維特維特,自此展開多年的魚雁往返。」兩個不同世界的女人,不管是文化、信仰、種族或是生活習慣皆不同,卻能透過一封封的信件,傳達無遠弗屆的愛,是什麼力量讓兩個未曾見過面的女人,能不間斷的寫信,並願意給予實質的幫助?我想答案就是信中流露出的關懷與真誠。

  海珊政權垮台後,美國派兵進駐到伊拉克後,伊拉克的人民卻過的比以前更艱苦、黑暗,每天都活在死亡的恐懼中,而某些人還會因此趁亂打壓弱勢族群,梅的老公就因為信仰的是遜尼教派,連走出大門一步都有被殺的可能性,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,只能靠梅的教授一職獨立支撐經濟重擔,但即使有工作,也不代表生活無慮,面對日日夜夜遭受到生命威脅的伊拉克人民來說,沒一刻是可以鬆懈的,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,而梅與碧建立起的友情,讓碧決定幫助梅,但事情並非想像中的容易,光是簽證問題,就白走了許多路,歷經了無數次的打擊,梅信中的絕望總是一封比一封強烈,「最黑暗的時刻總在黎明前」,但梅堅韌勇敢的個性,總能帶領她迎向另一個希望之光。

  在英國的那一端,身為職業婦女的碧,面對家庭、孩子、老公、工作等等壓力,讓她的情緒變的不穩定,而碧也將生活的點點滴滴一一寫給梅知道,當碧抱怨著家庭主婦失去了哪些自由時,梅卻連享有自由的權力都沒有,當碧在煩惱生活的瑣碎時,梅卻得為了薄微的薪水,而冒著生命危險去工作,奇妙的是,即使碧總是說著梅無法擁有的小小幸福,梅卻不曾感到厭煩,反而更加珍惜碧這位朋友,在梅的信中說明,碧的生活點滴讓她知道伊拉克以外的世界是美好的,是可以期待的,就像閱讀一本美妙的書一樣,碧的信件成了梅撫慰心靈的工具,而碧也能藉由與梅的通信,了解了伊拉克國內的宗教問題、人們對海珊的看法等,開擴以往她不曾了解的視野。

  碧與梅兩人相較下來,我喜歡梅多一點,梅是個完全沒任何色彩歧視的人,從她與碧這樣跨種族的友誼可以看出來外,還有她面對與老公間的各種差異所帶來的阻礙,都能排除萬難,義無反顧的在一起,即使生活中帶來了總總不便,也不曾因此放棄、埋怨過對方,而面對槍火炮彈的危險,她依舊保持樂觀的態度傳授知識給學生們,即使談論的是民主或是珍.奧斯汀的經典文學作品,與現實生活無法連結在一塊,無法讓學生們有認同感,她還是會用各種方式,試著傳達民主與文學賦予的意義,這種種行為都展現出她的勇敢與智慧,而梅的信件中,有不少內容也間接的鼓勵到我,讓最近生活常碰璧的我,有了新的思考面向,是本可以了解伊拉克與伊斯蘭教及帶來正向能量的書,當然不是所有的過程都是愉快的,中間也有令人難過心酸的內容,但只要跟著梅與碧的信讀下去,將會發現人生就是得反覆經歷著無情與希望,才會更加體會珍惜的可貴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琥珀色的月亮LU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