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a8308a9.jpg
  • 作者:英格.佛利曼森
  • 原文作者:Inger Frimansson
  • 譯者:鄧賢瑛
  • 出版社:晶冠出版社
  • 出版日期:2010年07月27日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ISBN:9789866211041
  • 裝訂:平裝
 
  擁有一大筆遺產的賈絲汀,不需為生活煩惱,生活過的愜意,卻是個孤單的人,沒有朋友、親人、愛人的陪伴,唯有一隻野生鳥,直到小時候的玩伴布莉的出現,讓回憶與歡樂充滿了整間房子,但危機也伴隨而來,因為回憶裡的壞份子,一直潛伏其中,潘朵拉的盒子即將被打開,誰能僥倖逃過呢?

  人在孩童時期,最為需要的就是母愛,曾有個實驗,將小猴子從母猴身邊帶走,丟到一間放有假母猴的房間裡,並裝上自動裝置,只要小猴一上前抱住母猴,母猴就會伸手甩開牠,實驗結果發現小猴即使被甩開了幾百次,牠仍會上前擁抱母猴,那是一種尋求母愛慰藉的本能,讓牠一而再,再而三的向前邁進,而孩童時期就失去母愛的人,對他們而言,家庭裡的其他成員,所扮演的角色就相對的重要。

  那是種瓜得瓜的時期,當你用愛去關懷孩子,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也會以愛的方式對待他人,但若是以暴力的方式虐待孩子,心靈的扭曲也會影響他的人格與思想,曾經有篇報導指出,經統計研究,發現連續殺人魔都有一個共同特色,那就是孩童時都曾經被家暴或性虐待過,這些人的心理狀態已失衡,缺乏同理心,因此只要某種誘因被激發時,就會情不自盡的犯下不可挽回的事,通常這種人,即使交由心理醫生做治療,能有所改變的人,其實並不多,而在台灣,從小就被忽略的孩子,比例極高, 這些孩子往往在青少年時期,就會開始出現偏差行為,而少部份的人則是就此定型為高危險份子。

  絕大多數的人都曾經仇恨過他人,但要將仇恨持續至三十年以上,我想應該並不多,那是個什麼樣的心境,又是什麼樣的遭遇,才能讓人即使隔了那麼多年,依然能為此痛下毒手?這讓我想起了另一本書,主角一樣從小就被虐待,而復仇之心卻在當下就萌起,還為此不斷的實際演練過,相較於賈絲汀,就顯得安靜無狀,讓你無法發覺她微笑面具的背面,隱藏著陰冷殘酷的心,使人一點防備都沒有,而書中呈現的兩面性格,也更顯得的突出,此書的寫法有別以為我所看過的文學小說,在第一部中,各個角色以跳躍的方式出現,時間點也不一致,都短暫的呈現出角色們的內心世界,而第二部的劇情發展,拼湊出所有人的關連性,並以敘事的手法,讓人深入故事中,跌進了賈絲汀心底的黑暗,令我不禁對她感到同情又生氣,對與錯還是有個界線,但心靈盤根的人,深陷在迷惘中,我想她並非是個完完全全的冷血之人,只是欠缺有人扶她一把罷了,這不也是一般人處於脆弱無助時刻時,最需要的幫助嗎?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琥珀色的月亮LU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