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作家之路: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(三版)
  • 作者:克理斯多夫佛格勒
  • 原文作者:Christopher Vogler
  • 譯者:蔡鵑如
  • 出版社:開啟文化

  相較於「史蒂芬金談寫作」,史蒂芬金談的是作家的心路歷程,是對寫作的看法,而「作家之路」則是剖析寫作的撇步,當然不是每個作品全都照「作家之路」的公式去寫,但可以發現許多暢銷書、電影,幾乎都與此公式雷同,其中也有談到「鐵達尼號」、「星際大戰」等電影。

  讀「作家之路」前,我先看了一本我覺得非常好看的書「波西傑克森」,這本書已翻拍成電影,下個月就會上映了,我想賣座程度,應該和「哈利波特」一樣吧!本書在一開始,作者就告訴我們可以隨意找個故事或電影,套用在後面講解的內容上,這樣更能融會貫通,我選的故事正是「波西傑克森」,偶爾也會將「哈利波特」、「魔戒」、「阿凡達」套用進去,我發現不管是哪個故事,模式真的很雷同,「波西傑克森」更是相符度百分之百,不死心的我,又在腦中想了更多的電影、故事,卻只是更加驗證作者所言不假,這時我才發現,依我所喜歡的電影、小說來看,其實我還蠻吃作者這套的。

  所有故事都包含幾項在神話、童話、夢境與電影中都找得到的基本元素,這些基本元素統稱為「英雄旅程」。(所謂的英雄是不分男女的)

  當寫作遇到了困難,英雄旅程會讓你找到問題點,也能在架構中尋得靈感,而英雄旅程又分了12階段,雖說是12階段,卻不見得要完全比照辦理,而是依寫作者對於故事的構思、角色設定來安排旅程的長短、順序,一樣也能達到效果,這12階段說白點,就是英雄旅程上的轉折、經歷,有了這些階段更能增添故事的豐富性,而作者也有對這12階段的功能性,加以說明。

 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,將角色的類型、特性、象徵意義及其之間的關連,稱為「原型」。原型的力量,是現代寫作人最有力的法寶之一。

  作者除了講解故事的架構、模式該如何進行外,也對於角色的原型加以說明,不管是半人馬的恩師(波西傑克森)、阿凡達的變形者(阿凡達)、哈比人的盟友(魔戒)、榮恩雙胞胎哥哥搗蛋鬼(哈利波特)等,這些原型的存在對於故事都有其功用在,而原型則是依照兩個重要原則下誕生,一、原型代表的是何種心理作用或性格,二、具有何種戲劇功用。如果不是在這兩個前提下產生的原型,就可能對故事沒幫助,甚至有唐突、不搭的感覺,這兩點原則對於寫作者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指標,有助釐清角色的意義及角色的運用,寫作者若能成功賦予角色生命力,不管是英雄,還是丑角,都能抓住閱讀者、觀影者的目光。

   往往角色的重要性,更勝故事架構,好比「暮光之城」裡的貝拉,在第一集裡,原本是平凡的人類,愛上了愛德華後,所表現出來的深情、義無反顧的態度,贏得不少書迷、影迷對女主角的喜愛,卻在第二集裡,與原先的角色設定有了極大反差,也讓不少看過第一集的人,在看完第二集後,就不願再追下去了,可見角色的原型,其心理作用、性格上的設定真的蠻重要的,不過這是我的看法啦!畢竟「暮光之城」還是成為了暢銷小說,或許就是架構上,與英雄旅程大同小異,才能如此大賣吧!而我指的角色勝過架構,只能針對那些少數重原型多過架構的人。

  記得在我高中時,也曾想過要嘗試寫作,但是起頭容易,收尾難,而且中間過程又太過於平淡,不管是自己看,還是拿給同學看,都覺得是個再爛不過的作品了,從此之後,寫作的念頭就沒再出現過,如今看這英雄旅程的12階段,才知道原來真正要暢銷、要賣座的寫作,就是得這樣有高低起伏,要適時的抓住觀眾的心,而且還得精心設計角色的類型、定義,這等細活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。

  「作家之路」宛如一本超實用的教課書,不只教你怎運用公式,還舉例給你看,完全不需要老師,就能讀通讀懂,最重要的是,這不只是給「作家」看的,只要是愛閱讀、愛看電影的人,都能一窺作家們是如何寫劇本、寫小說,而且讀這本書的最大樂趣,就是一再驗證,至少我還驗證的蠻投入的(笑)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琥珀色的月亮LU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