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作者:丹 尼爾.凱曼
  • 原文作者:Daniel Kehlmann
  • 譯者:李 雪媛
  • 出版社:商周出版
  • 出版日期:2010年05月30日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 ISBN:9789866285752
  • 裝訂:平裝
  • 資料來源:博客來

  這是有史以來,讓我在三天內,讀了又讀的小說,整本順著讀完三次,挑著短篇讀的已經數不清幾次了,第一次讀完,了解了每篇故事的情節,不過讀完後有種被作者耍了的感覺,當時在臉書上打了這句話「分不清真真假假,你的故事有我,我的故事有你,而我們都只是他筆下的人物罷了。」第二次讀時,對於每篇人物的交叉關係再次進行確認,這時驚覺,很多人物都在跑場,三不五時會出來客串一下,有時只出現一句而已,沒仔細看,還真不知有他的存在,第三次讀時,我陷入了作者編排的迷陣之中,讀一篇翻兩篇,忽前忽後,這裡圈圈,那裡劃劃,然後在書的最後一頁空白處,以假想方式編出了三種可能性,這時的我,已經跳脫了閱讀,而是完全的融入在書中,並且反覆的思考每個人物說過的話,甚至猜想作者是否藏有暗示或明示的可能,幾乎可說是走火入魔的地步了,最後當我確定要寫心得時,心中已經完完全全的認同《南德日報》所說的「我們不由得高度懷疑丹尼爾.凱曼是個天才。」

  在閱讀方面,我一直都有個金剛箍,常常會被住,那就是書名,所以不經意的對每篇人物的名聲做了結論,不過也有什麼名聲都沒有的,像是第一篇的艾布凌只是個生活簡單的普通技術員,因為一支新辦的手機,而陰錯陽差的在電話中假扮成大明星拉夫,對他來說似乎沒什麼名聲,倒是影響了別人的名聲,還有另一篇主角羅莎莉,雖然是故事中一位名叫里奧的作家所創造出來的人物,在虛構的故事裡,她也只是個得了癌症的平凡人,一樣沒什麼名聲可言,之後闔上書時,無意間發現書名其實是「名」「.」「聲」,兩個字分開的,為什麼要如此特意的分開呢,帶著好奇心再翻一次,發現幾乎每篇都脫離不了有收發作用的手機、 網路、信件,皆非真人出現的方式,就能讓別人認定你是誰、是什麼身份、說過什麼話,其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,像是企業主管透過手機編造了無數的謊言,讓自己處於兩難的困境;女作家瑪麗亞接了一通不該接的電話,答應中亞行程,卻讓自己身陷危機中;而知名作家寫下多本極具生命意義的暢銷書,並且正面影響了無數人,卻因為一封信,竟然起了自殺念頭

  暫不管書名到底暗指的是「名聲」,還是「名」與「聲」,經過兩番腦力激盪後,讓我開始思量,人們活在世上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及身份,但有沒有可能拋下原有的,而去取代別人,其實是有可能的,這讓我想到賈各布斯的新書中,曾提到他的樣貌很像某個藝人,在某因素下,他代替了本尊去參加星光大道,出場時的排場,及七、八分相似的外貌,足以騙倒所有的觀眾,甚至是其他藝人也當他是正牌的,這與拉夫的故事非常相似。「有人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,然而大多數人卻不能。」「因為一個人的妄想太多。明確地說,他想當好幾種人,想要多采多姿,想擁有好幾種生活;然而卻活的膚淺,不夠深沉。」如同短篇裡的人物們,用不同的方式去嘗試擁有其他生活,生在資訊發達的年代,人們總會隨身攜帶手機,似乎也少了自由的空間,而電腦的存在,更是造就了不少的宅男宅女,只願在網路上與人互動,甚至塑造出與現實不符的假象,而文字是不能取代言語的,其中所產成的誤會也不少,不禁要感嘆,科技帶來的便利,似乎也逐漸剝奪了人們的自我存在感,令人不知不覺中扮演起另一個角色來,等你發現時,已無法自拔,而故事裡的露西亞所說的話,彷彿道盡了這一切,「人們可以從任何一個秘密地點打電話,可以待在某個角落而神不知鬼不覺,一般人無法追蹤,所有想像得到的事物,基本上都能成真。如果沒人能證明我的藏身之處, 那連我自己都不能百分之百確定。」

  其實擁有與失去,都只在轉念之間,我們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,即使面對失敗、挫折時,也要有拿的起放的下的心胸,拉夫厭倦了明星生活後,試著以模仿拉夫的演員自稱,想要得到自由,之後真的成了平凡人後,才驚覺自己失去了什麼,原以為他會活在怨恨裡,卻也只是轉念放開,大步向前走;企業主管因為搞外遇而戰戰兢兢的過生活,直到最後才想通,既然是錯誤的,逃避也沒用,正面迎接並導正,才能讓日日夜夜慌恐的心得到解脫,而無法放下的,就會變成執著,艾布凌幾次假扮成大明星拉夫後,從一個原本討厭手機的人,變成無時無刻的想著手機,放不開手機帶來的轉變,執著於假扮成拉夫的快感與驚喜中,而短篇中的人物,不少是擁有高社會地位者,他們的處境讓我感受到,人們汲汲營營的想得到名聲,但等到聲名大噪後,快樂似乎也因此流失了,內心裡的自我被壓抑著,名聲成了沉重的負擔,難道名聲真的那麼重要嗎?甚至在臨死的那一刻,還想著自己留下來的名聲,這不是有點可笑嗎?

  本書看似以九篇短篇故事所組成,本以為是獨立故事,但作者以人物或事件來串連彼此的相關性,而且似乎沒什麼固定模式,關連性的強度也不一,我試過好幾種可能性,還無聊到抓米蓋爾.奧理斯托斯.布朗柯斯有無出現為標準,猜測哪一篇是真實的,哪一篇是書中作家寫出來的故事,最後我發現,有幾篇真的猜不出來,有時在前篇可以發現人物話中帶話,似乎直指那篇可能是假的,但隨後的其他篇,又像是證明其真實,而這是我對於這本書,過度喜愛後的小小樂趣罷了,我想作者並不希望讀者執著在這些細節上,那只是一種幽默的方式,其傳達的訊息應該是很單純的,對應著真實世界,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別人人生中的一角,也可能改變對方的人生,而大千世界裡人們的緣份,巧妙如書中劇情,那些不可思議的緣份,其實早就發生在你我之間,只是我們不自知罷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琥珀色的月亮LU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